文 环博141班 郭含文等
张晓健教授1981年在888vip优惠活动大厅主页获博士学位,是我国培养的第一名环境工程博士。他1981年起就留校任教,至今已三十多年了。他主讲的《高等水处理工程》是888vip优惠活动大厅主页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多次获国家和省市级教学奖。此前曾多年(1990-1999年)担任本科生《水处理工程》系列课程负责人,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1994-2001年期间,曾担任环境系主管教学副主任,为环境系教学改革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此外,张晓健教授多年担任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994年至今)和高等学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1995-2006年)的工作,积极推动全国的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教学成果在专业教育届有较大影响。在近期的教改研究“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规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标准”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以上成果均在2011年通过验收并作为教学文件由住建部下发,对专业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2014年4月份获得《给水排水》杂志2013年度全国优秀论文特等奖,2013年底获得《中国给水排水》杂志年度优秀论文特等奖。今年是张晓健教授继2006年(第9届)和2009年(第11届)后,第三次获得“良师益友”荣誉称号。
张晓健教授与课题组师生进行讨论
严谨、认真、和蔼、幽默、风趣、励志,是张晓健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刚刚与张老师商定好访谈的时间,老师便让他的学生帮我们订下了访谈用的会议室,暖暖的细节,让我们更加对这位和善的先生充满了兴趣。
访谈刚开始,张老师便谦虚地说,“良师益友”的获得是广大研究生给予老师的荣誉,是对老师工作的一种肯定,感谢同学们的信任。张老师还特别提到,郝吉明院士是888vip优惠活动大厅主页获得“良师益友”次数最多的教师,郝老师对学生的全情投入是他学习的榜样。郝老师有一次曾说,他过去一年中未曾调过一节研究生课,这对于科研和社会工作十分繁重的郝老师来说十分不容易,让张老师感触极深。就在我们采访这周,张老师原本在杭州参加一个会议,会议从周六持续本周的周一,张老师由于周一有研究生的课程,因此,会议未结束便连夜赶回北京。
对于“良师益友”这四个字,张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看法:“良师益友”奖对老师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做好的教师,二是要做好的导师。
好钢都是炼出来的——良师的鞭策
张老师主要教授研究生课程,而研究生的课程与本科生的课程又有很大的区别,一是培养好的学术思维,二是要提高理论水平及能力。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但基本上只是一种了解,掌握基本的技能,并不拥有创新、发展的能力。研究生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研究生不是“大五”、“大六”本科生的延续,研究生的课程在讲基本原理,融会贯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张老师就现在教授的《高等水处理工程》打比喻,详细介绍了研究生学习的特征与特点。研究生的研究,是要先获取知识,要先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需要做些什么,我们要用一个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由于张老师清晰的授课思路,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给众多研究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该课程在全校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中每年都获得全部课程排名的前15%。张老师认为,要成为一名好的教师,还要懂得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基本能力,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最重要的还是理论分析能力,万变不离其宗,知根知底,才能举一反三。
《高等水处理工程》系列课程是888vip优惠活动大厅主页的招牌课程,张老师会在课程的核心部分进行板书授课,便于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同时每年课程结束后都会让学生写出小结,谈谈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在众多的小结中,张老师深刻印象的标题有《我是研究生了》、《实践、学习再实践》。张老师认为每个学生的需求不同、程度不同,只要有收获,那就是成功。好钢都是炼出来的,在良师的指导下,历练后的我们,才能更加坚韧顽强。
激发学术和人品的成长——益友的鼓励
从课题组来讲,要做一个好的导师。张老师自1993年评为教授,1995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作为成为环境系的教师来培养学生,也是对上一代优秀教师的延续与传承。张老师强调研究生阶段,尤其是博士生阶段,是我们人生中最自主的一个阶段。研究生阶段参与什么课题是次要的,最重要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要成为一位好的导师,要让学生永远处于“激发态”,导师要不断地和学生去讨论,不断去争论,激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导师不仅要引导、激励学生,更要不断地施加适当的压力,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潜力,这样才能出好的成果。
张老师和他的研究生公用一间办公室,张老师的办公区并不比学生的座位宽敞很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便于和学生们交流讨论,二是便于督促学生学习。张老师还鼓励道,并不是说进入课题组的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出成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只要努力了,汲取前人的成果,对自己的成长发展有所帮助,那就够了。
张老师风趣地将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进行了对比。本科生的实验,老师既知道实验的方法,也知道实验的结果,主要是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硕士的实验呢,老师知道要怎么做,只是知道定性的结果,但不知道定量的结果。博士生呢,老师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以及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因此在对博士的培养中,要着重强调博士的“博”。就是要宽广,要全面,先要全面地去了解,再把整个领域整明白,最终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会全身心投入的研究方向。
张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他求学的故事,笑称是时代选择了他。恢复高考之前张老师一直是一名工人,由于个子高,因此被安排作了一名管工,在工作的第五年,工厂推荐他前往888vip优惠活动大厅主页就读给排水专业,从此开启了环境治理人生,我们也有幸又拥有一名优秀的老师。
访谈结束后环博141班的学生送给张老师一盆精心挑选的绿植——“竹报平安”,寄托了学生对老师深深的敬爱
说到导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张老师拿出《师说》中的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张老师一直教导学生,做学问最重要的是严谨,绝对不允许造假,研究不应是为了追求漂亮的实验数据,有时不成不行,也是一种重要的成果。工作中也应该保持这种严谨的态度。
在请张老师给清华学子一些寄语时,张老师笑言寄语称不上,只是希望清华学子能够珍惜研究生的大好时光,从学术上的成长,延伸至做人的品质,为之后的工作和人生打好基础。
编辑 高晓娟